2023-03-17
1482次
字體
沒有農業機械化,就沒有農業現代化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要把發展農業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、智能化,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。
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,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。加快先進農機研發推廣。加緊研發大型智能農機裝備、丘陵山區適用小型機械和園藝機械。
“農機裝備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基礎,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支撐。”作為新任全國政協委員,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曉侖提交的第一件提案是《關于加快推進農機裝備技術創新 護航國家糧食安全的提案》。
“倉廩實,天下安,糧食安全是‘國之大者’。真正要做到糧食安全,要重視三方面的事情,第一要有好的種子,第二要有好的土地,第三要有好的農機。”在張曉侖看來,糧食安全需要農機裝備保障支撐。我國從徹底擺脫溫飽問題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生動實踐證明,利用農業科技提高資源利用效率、實現增產增收是保障糧食安全的有效途徑。
“農業機械就相當于科技翅膀的‘骨架’和‘神經’。”張曉侖說,骨架和神經系統做好了,翅膀就會非常有力,農業就會飛得更高、飛得更快、飛得更遠。有數據顯示,近5年來,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由67%提高到72%。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“保障糧食安全還需進一步在農機裝備應用上優化結構、提升水平。”張曉侖表示,糧食安全關鍵裝備必須自主可控。農機裝備產業中的核心問題還是技術問題,要著力突破技術裝備瓶頸,力爭牽住“牛鼻子”、解決“掉鏈子”、突破“卡脖子”,推進農機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。“核心技術、關鍵技術買不來也討不來,保障口糧絕對安全,必須在農業生產全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實現自主可控。”
據此,張曉侖在提案中建議:進一步加強農機裝備關鍵核心技術攻關,強化農機裝備應用基礎研究,完善“產學研推用”協同機制,提升創新能力,推進補短板和強鏈補鏈;
進一步完善農機裝備創新體系,強化和支持農機裝備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、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建設與運行發展,支持發展新型創新主體;
進一步優化農機補貼政策,以“優機優補”為方向,提升補貼標準,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;進一步發揮產業鏈鏈長作用,打造農機裝備“中國品牌”,支持鏈長企業鏈和產業鏈上、中、下游協同解決發展難題,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和世界一流企業、一流品牌。(轉自中國農業機械化信息網)
中低端產品占比超 90%,渠道數字化滯后:農機企業 “四老” 危機有多致命?
2025年中國農機出口市場保持強勁增勢 2025年,中國農機出口市場繼續保持強勁增勢。中國海關數據顯示,今年上半年,我國農業機械及零部件進出口總額99.8億美元,同比增長21.5%。較之去年同期,增速提升22.09個百分點。其中,出口93.05億美元,同比增長26.5%;進口6.8億美元,同比大幅下降21%;貿易順差86.3億美元,同比增長32.7%。 出口現狀及特點分析 從出口區域分析,中國農機
2025-08-28跳出低價競爭,構建農機企業新型競爭格局
2025-07-16上半年農機市場:需求深度調整 高端產品加力發展
2025-07-15農機企業十五五戰略發展路徑思考?
2025-07-14農機企業的變革與創新
2025-07-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