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-12-24
2478次
字體
10月27日,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,介紹“十三五”時期農業農村發展主要成就有關情況,并回答記者提問。
發展現代農業,必須要有現代化設施作支撐。關于“十三五”期間我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問題,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劉煥鑫表示,“十三五”期間,中央1號文件連續五年都作出具體安排部署,持續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,實施了一大批重大建設項目,帶動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明顯增加。2016年到2020年9月,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到8.64萬億元,是“十二五”時期的1.66倍。今年以來,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對農業農村投資的不利影響,我們推動各地加快發行用于農業農村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,1-9月已累計發行1202億元,有效拓寬了農業農村投融資渠道。
“十三五”以來,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改善,物質技術裝備條件加快提升。四個方面的成就尤為突出:
一是大規模建設高標準農田。到“十三五”期末,完成8億畝旱澇保收、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,農業抗災減災能力顯著增強,畝均糧食產能提高約100公斤。實施耕地地力保護與提升行動,加強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,啟動退化耕地治理,2019年全國耕地平均等級達到4.76等,較2014年提升0.35個等級,農業高效節水灌溉設施加快建設,農田灌溉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.559。
二是國家良種生產保障能力顯著提升。建設以海南、甘肅、四川三大國家級育制種基地為核心,52個國家級制種大縣和100個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為骨干的種業基地“國家隊”,農業用種供給保障能力顯著提升。即將建成的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,保存能力達150萬份,保存能力和水平居世界第一。現代種業“芯片”不斷創新突破,主要農作物新一輪更新換代成效顯著,自主選育品種面積超過95%,實現了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。
三是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發展。農業機械物質裝備水平加快提升,全國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10.28億千瓦。已建成453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,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加快推進,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率超過70%,畜牧養殖和水產養殖機械化率分別達到34%和30%,農業機械化正在從耕種收環節向植保、秸稈處理、烘干等全程延伸拓展。
四是畜牧水產養殖設施加快升級改造。畜禽圈舍、自動飼喂、疫病防控等設施設備加快建設,畜禽養殖規模化率達到64.5%,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3%。大力實施奶業振興計劃,支持奶牛養殖場設施改造,建成一批優質飼草料基地,奶牛規模養殖比重達到64%。推進漁業轉型升級,創建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5400多個。
劉煥鑫表示,目前,我們正在組織編制“十四五”農業農村發展規劃,積極謀劃實施一批基礎性、長遠性、戰略性的農業重大工程項目,重點圍繞高標準農田、現代種業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、數字農業農村、動植物疫病防控、重大科學基礎設施等方面,加大投入力度,強化現代農業設施裝備支撐。(來源:農機網)
中低端產品占比超 90%,渠道數字化滯后:農機企業 “四老” 危機有多致命?
2025年中國農機出口市場保持強勁增勢 2025年,中國農機出口市場繼續保持強勁增勢。中國海關數據顯示,今年上半年,我國農業機械及零部件進出口總額99.8億美元,同比增長21.5%。較之去年同期,增速提升22.09個百分點。其中,出口93.05億美元,同比增長26.5%;進口6.8億美元,同比大幅下降21%;貿易順差86.3億美元,同比增長32.7%。 出口現狀及特點分析 從出口區域分析,中國農機
2025-08-28跳出低價競爭,構建農機企業新型競爭格局
2025-07-16上半年農機市場:需求深度調整 高端產品加力發展
2025-07-15農機企業十五五戰略發展路徑思考?
2025-07-14農機企業的變革與創新
2025-07-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