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-02-13
4811次
字體
——中國農機化協會首個團體標準出爐
2月10日,《農機深松作業遠程監測系統技術要求》作為中國農機化協會首個團體標準正式發布,標準編號為T/CAMA 1-2017。標準包括范圍、規范性引用文件、術語和定義、系統架構、終端要求、功能要求、檢測方法和檢驗規則等8個部分。
中國農機化協會發布首個團體標準
中國農機化協會會長劉憲介紹,協會發布首個團體標準,釋放了農機化標準供給新的動能,是協會為行業服務的一個創舉。該項團體標準的出臺不僅對機械化深松作業監測系統的使用范圍、系統架構進行了詳細規范,還對監測終端、數據平臺、監測方法和檢驗規則等進行了分類、規范和要求。相比國家、行業標準,團體標準具有自愿性、發布效率較高、后期修改和完善的靈活性較強等特點。該標準從立項到公示,只用了4個月的時間,該項標準目前主要為協會會員服務。
該項標準由北京農業智能裝備技術研究中心申請立項,按照《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團體標準管理辦法(試行)》有關管理規定,經過可行性論證、初稿起草、意見征詢、專家修訂和公示等多個環節,最終由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技術委員會審批通過。在制定標準的準備過程中,中國農機化協會做了大量的前期調研和會議研討等工作。
深松整地作業監測急需標準
中國農機化協會技術委員會成員謝靜在介紹《農機深松作業遠程監測系統技術要求》的形成背景及意義時表示,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委去年2月份發布的《關于培育和發展團體標準的指導意見》,有力推動了我國團體標準化工作的開展。中國農機化協會起草《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團體標準管理辦法(試行)》,就是按照指導意見的指引開展工作的,并在2016年11月取得制定團體標準相關資質。
談及形成該項團體標準的意義,謝靜告訴記者,2016年,全國農機深松整地作業面積超過1.5億畝,這項作業普遍采用了信息監測技術。當前市場上提供農機深松整地遠程監測終端的供應商有40多家,監測終端裝機總量達到3.78萬余臺套,黑龍江、山東、安徽、河北等省裝備量均超過5000臺套。去年全年遠程監測農機深松作業面積達到5316萬畝,約占當年計劃補助面積的65%。然而,深松監測設備生產存在著作業標準不統一等問題,迫切需要出臺一個標準進行規范。
另一方面,從國家層面對深松整地的重視和監管上考慮,國務院和農業部都對土地深松工作給予高度重視, 2017年要繼續推進農機深松整地作業,全國深松面積計劃達到1.5億畝以上,國家財政將安排20億元用于作業補助。而進行深松作業補貼發放,必須依據深松機械一線作業的準確信息,對信息化的需求相當強烈。
在市場和政府雙向需求的驅動下,《農機深松作業遠程監測系統技術要求》應運而生,或將在營造統一開放、競爭有序的深松信息化監測系統市場秩序,進一步確保完成農機深松任務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。
不難看出,以團體標準的形式對作業監測系統提出技術要求,正是為現階段深松作業需求而制定,兼顧政府、市場、企業和終端用戶的需求,這一標準也是農機、農藝、信息化三化融合的典型范例。
據悉,2017年中國農機化協會還將立項4個團體標準,分別是《溫室開窗、拉幕用減速機》、《溫室懸掛自走式微噴灌系統安裝及驗收規范》、《溫室自動水肥一體機》和《溫室電動拉幕系統安裝及驗收規范》。(作者:中國農機化信息網信息中心 韓瑞貞)
中低端產品占比超 90%,渠道數字化滯后:農機企業 “四老” 危機有多致命?
2025年中國農機出口市場保持強勁增勢 2025年,中國農機出口市場繼續保持強勁增勢。中國海關數據顯示,今年上半年,我國農業機械及零部件進出口總額99.8億美元,同比增長21.5%。較之去年同期,增速提升22.09個百分點。其中,出口93.05億美元,同比增長26.5%;進口6.8億美元,同比大幅下降21%;貿易順差86.3億美元,同比增長32.7%。 出口現狀及特點分析 從出口區域分析,中國農機
2025-08-28跳出低價競爭,構建農機企業新型競爭格局
2025-07-16上半年農機市場:需求深度調整 高端產品加力發展
2025-07-15農機企業十五五戰略發展路徑思考?
2025-07-14農機企業的變革與創新
2025-07-14